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摘要:欢迎关注国企改革先锋号:混改风云

文|刘斌(国企改革专家,知本咨询董事长)

编辑|亿亿

国有企业改革有两个重要篇章,一是混改,二是科技创新。

从小的方面说,这两者事关国有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从大的视角看,也关乎国家的发展和竞争力。所以,都要干好,都要成功。

不过,之前我们谈论混改,多数都在谈论如何引入投资者,对国企现有业务进行优化,打通任督二脉,在有条件的企业推动长期激励;同样,我们过去讨论科技创新,关注点在于如何进行科技成果转化,如何激发科技人才动能。

我们比较少思考这两件大事之间的关联:

能不能把国企混改和科技创新两件改革大事汇聚成一项任务,利用两类政策的优势,帮助国企快速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又能激发产业链上各类投资者、合作伙伴的力量呢?

如果实践当中能够找到这个问题的成功答案,就有可能将国企混改战略与科技创新战略有效结合,找到混改的新方向,意义还是蛮大的。

2020年,一个令人眼前一亮的案例出现——这就是北京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简称“北创中心”)的建立和增资。

先记住这个企业的名字,案例特点详细展开。

一、这是一家什么样的企业?

看看这家企业的背景和成立动因。

北创中心成立于2017年11月,注册资本16000万元,是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按照中央和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聚焦新能源汽车产业集中发力,抢占新能源科技创新制高点的重大步骤。

北创中心的总体目标为打造一个世界级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高地(策源地),力争打造一个“中心”、两个“高地”、三个“平台”。

简单来说,北创中心这家企业有几个鲜明的特点:

  • 这是一家新企业;

  •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领域的核心科技创新平台;

  • 肩负着产业的使命而不仅是单体企业的需求;

  • 是利用现代公司的形式开展开放性技术开发的新商业模式。

所以,北创中心起点很高,是科技部推动建设的第二个技术创新中心,企业的基本诉求是秉承“国家使命”、立足“行业需求”,建设集科技研发、产业孵化、人才创新等于一体化的综合性创新平台。打造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策源地,实现“汽车强国梦”。

公司的目标是以电动化、智能化、生态化引领新能源汽车技术变革,并由此推动汽车产品形态和属性的革命性变革。未来新能源汽车技术与大数据、人工智能、智慧交通等多领域深度融合,成为影响未来交通形态及智慧城市的重要力量。

二、北创中心是如何将科技创新与国企混改有机结合的?

北创中心从一开始就采纳了开放式创新的基本思路,做了崭新的创新战略思考。这个创新平台提出了一个称为“新能源汽车政学研产用资创七大体系”的创新生态概念,很有意思,我们简单欣赏一下:

从科技创新的角度来看,解决在政策推动、学术研究、产业实验和推广、资本推动、人才聚集各个环节的矛盾性问题,是最终能够实现创新成果转化为产业竞争力的基础。

北创中心的七大体系创新生态,是希望推出一系列体制机制创新举措,加强创新驱动系统能力整合,建立开放融合的创新机制和利益共享机制,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和开放创新,促进不同创新主体深度融合,打通技术和市场发展通道,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从这个开放式创新的基本战略观察,不难看出,核心中的核心,是“跨主体、跨领域、跨行业”这“三跨”。

理论上谈谈所谓利益共享机制容易,但是在具体商业实践中,如何做到不同主体、不同诉求、不同产业的合作者有效合作,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特别是在网络创新机制下,越来越多的参与者进来,谁能来?怎么来?怎么管?怎么利益分配?这些问题没有得到好的回答之前,所有的文字,都是无力的。

知本咨询认为,北创中心在这个方面,做到了国内领先。它的做法,是把开放式创新和多元化股东联系在一起,从而打通了资本联结和业务联结的通路。虽然这家企业到目前为止只有不到三岁,但是在此领域的积极尝试,已经趟出一条路来。

具体来说,分成两个步骤。

第一步:新设混改,吸引多方伙伴参与。

北创中心新设成立时,是由北汽集团牵头,同时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多家企业一同投资组建的,一开始就体现了股东的开放性,也体现了市场化改革的信心。

宁德时代,作为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的提供者,成为北创中心创立股东之一,在产业链和市场化方面都给公司发展更大的信心。

第二步,增资扩股,容纳更多产业参与者。

2019年4月,北创中心增资项目在北京产权交易所正式挂牌。2020年6月,该项目正式成交。共引入7家战略投资者,募集资金共25120.00万元,释放股权比例60.38%。

刚刚完成的这次增资,除了牵头企业北汽集团进一步追加投资外,新的产业投资者河钢集团、中电科投资控股、海纳川汽车部件、北京宇电新能源汽车公司进一步加入到股东队伍,北创中心的研发产业链条进一步补齐。

同时,本次法雷奥集团通过其上海的子公司投资,也使本次增资有了外资汽车零部件公司的参与。

法雷奥集团(Valeo)是一家总部位于法国的专业致力于汽车零部件、系统、模块的设计、开发、生产及销售的工业集团。

公司业务涉及原配套业务及售后业务,是世界领先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为世界上所有的主要汽车厂提供配套。

增资完成后,北创中心的股东数由5个增至12个,股权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

北创中心的增资行为通过北京市国资委和国有股东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决策和批准的,且整个增资过程均通过北京产权交易所进行公示,充分体现了“依法合规、公开透明”的原则。

三、北创中心案例给我们什么启示?

北创中心的案例,从知本咨询的角度来看,对众多国企都有借鉴意义。

借鉴1:开放式创新战略要有组织抓手

开放式创新,有很多理论,也有很多名词,但是如何落实,如何落地,如何持续,是很多国企管理层比较关注的难题。

目前,企业大多数是找本行业高等院校签订几个战略合作协议,给高校一些合作课题经费,挂几个所谓联合实验室的牌子,感觉也没什么问题,但是收效怎么样?成果如何?能多长时间保持?这些问题都不好回答。

而且,真正的产业应用创新,最重要的参与者并不是高校,而是产业链上的企业群体,如何打破原先各自为战,互不来往的创新形态,真正让研发平台能够开放共享,这是必须解决的课题。

所以,开放式创新战略,确实应该在产业链层面,找到各环节骨干企业都愿意参与的平台抓手,北创中心的案例,就给大家描绘了一种解决思路。

借鉴2:新设混改,共建开放创新平台

北创中心从成立开始,就在一条新的道路上。

说它新,是因为就研发创新工作来说,传统的逻辑都是企业的内部成本部门,很少用成立一家企业的方式来搞的。

原因也很充分,研发工作投入产出风险不确定,从而收益不确定,成立公司能不能搞好绩效很难说;同时,研发技术都是各个企业的商业秘密,所以不想和他人分享。所以,过去各企业内部研发中心多,而公司化的研发平台少。

那为什么现在公司化运作、开放式股东的研发创新平台就具备可行性了呢?知本咨询认为是有几个前置条件变了:

  • 技术交融和快速迭代时代,研发再也不是一家企业自己能搞定的事情。投入搞不定、时间效率搞不定、专业知识也搞不定;

  • 网络化、数字化的时代,合作利用、共享开发的交易成本不断降低,要比企业自己开发技术更快速、更高效、更省钱;

  • 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合作创新平台可以获得远比单一企业大得多的研发创新能量。

所以,我们说,北创中心走的这条道路,是一种非常有益的探索,是可以利用新设混改的模式,公司化运作的机制,实现企业的研发创新机制突破。

借鉴3:概念很好,一定要有制度跟进

北创中心发展的近三年,获得了一定成绩,这一点从本次增资项目以溢价73%成交就能体现出来。这些成绩不只取决于新设混改企业用来搞研发这个创意概念,而是因为北创中心设计了整套研发创新机制和管理体系,保证公司商业模式的有效运转。这一点从该公司组织结构设置中能够有所体现:

那么,国有企业如果想学习多元股东、公司化运作的科技创新平台机制,要注意哪些制度设计问题呢?简单讲一下,各位朋友可以做详细设计:

  • 研发成果转化和收益分配机制;

  • 知识产权确认和保护机制;

  • 研发资本投入和预算机制;

  • 创投孵化机制;

  • 关联交易管理机制。

今天我们讨论了一个战略性问题,那就是如何将混改和科技创新有机结合起来,为国有企业改革提供新的路径。北创中心走的比较快,提供了一个可以参考和对照的案例,就此必须对北京国资委、北汽集团点赞,是他们的创新思维引导了这样的好方向!

没有创新就没有未来,现在已经成为众多企业家的共识。如何创新,如何把握网络时代的创新机会,如何通过改革推动创新,这个问题值得每个国企更多思考、更多实践。

版权声明:本文系知本咨询旗下自媒体“混改风云”创作,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获取授权。另,授权转载时还请在文初注明出处和作者,谢谢!北京知本创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核心专家团队、最多原创管理技术、数百家大型国企咨询服务经验

 

 

 

话题:



0

推荐

张银银

张银银

1445篇文章 167天前更新

“杠杆游戏”(ID:ZhangYinyin0903)由前媒体人和经济研究员主笔,致力于用数据读懂经济中的杠杆和泡沫。深剖金融及其他杠杆,对个体及社会的影响。工作日晚上,我们不见不散!|张银银 原创荣誉出品,期盼您在微信公号、天天快报、财新网、知乎、一点资讯、百度百家、WiFi万能钥匙、今日头条、网易新闻、新浪财经头条、搜狐新闻、界面、UC云观、脉脉、新浪微博、分答、房产圈、环球老虎财经、云掌财经里关注“杠杆游戏”。联系邮箱:258954017@qq.com,个人微信:alioyer。加私人微信请注明杠杆游戏,方便通过;另请关注“杠杆游戏”(ID:ZhangYinyin0903)亲兄弟“泡沫帝国”(ID:BubbleEmpire)

文章